非甾体抗炎药吃多了伤胃?教你避开止痛药的“隐形刀子”
发布时间:
2025-04-18
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里,疼痛仿佛成了人们生活中的“常客”,这些或轻或重的疼痛,时不时地来搅乱我们的生活节奏。每当这些疼痛发作,非甾体抗炎药(NSAIDs)常常成为大家缓解疼痛的选择。然而,这把看似能驱散疼痛阴霾的“利器”,若使用不当,却可能变成伤害胃部的“隐形刀子”。今天我们就来揭开它的“两面性”——如何安全使用这把“止痛双刃剑”。
“头痛来一颗布洛芬,关节痛再补一颗阿司匹林……”
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里,疼痛仿佛成了人们生活中的“常客”,这些或轻或重的疼痛,时不时地来搅乱我们的生活节奏。每当这些疼痛发作,非甾体抗炎药(NSAIDs)常常成为大家缓解疼痛的选择。然而,这把看似能驱散疼痛阴霾的“利器”,若使用不当,却可能变成伤害胃部的“隐形刀子”。今天我们就来揭开它的“两面性”——如何安全使用这把“止痛双刃剑”。

1为什么止痛药会“伤胃”?
非甾体抗炎药,是一类不含有甾体结构的抗炎药,常见的有阿司匹林、布洛芬、对乙酰氨基酚、萘普生、双氯芬酸钠等。它们具有解热、镇痛、抗炎的作用,广泛应用于缓解轻至中度疼痛、发热和炎症。无论是感冒发烧时的头痛、关节疼痛,还是女性生理期的痛经,非甾体抗炎药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发挥止痛效果,让患者恢复舒适状态。
然而,就像硬币有两面一样,非甾体抗炎药在发挥止痛功效的同时,也潜藏着一些风险。过量或长期不当使用,不仅无法达到理想的止痛效果,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,其中最令人担忧的就是对胃部的损伤。
非甾体抗炎药之所以能止痛,是因为它们能够抑制体内环氧化酶(COX)的活性,从而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。前列腺素在人体中具有多种生理功能,其中之一就是保护胃黏膜。当非甾体抗炎药抑制了前列腺素的合成,胃黏膜的保护屏障就会受到破坏,胃酸等有害物质就更容易侵蚀胃黏膜,进而引发一系列胃部问题。
2这些用药习惯,可能是在“割胃”
1、叠加服用:1+1>2的危险
药物联用不当可能带来致命风险。例如,王阿姨因关节疼痛同时服用了布洛芬和萘普生两种止痛药,结果导致胃出血住院。事实上,布洛芬和萘普生同属非甾体抗炎药(NSAIDs),联合使用不仅不会增强止痛效果,反而会叠加副作用,大幅增加胃黏膜损伤、消化道出血的风险。
2、空腹服药:胃痛的隐形推手
许多药物对胃黏膜有直接刺激作用,空腹服用时危害更大。实验数据显示,空腹服用布洛芬会使胃黏膜损伤风险增加3倍。正确的做法是在餐后30分钟服药,利用食物缓冲药物对胃的刺激,或者选择肠溶片,使药物在肠道而非胃中溶解,减少对胃部的伤害。
3、长期滥用:从胃炎到穿孔
长期依赖止痛药或抗炎药可能让胃部“不堪重负”。如果用药后出现黑便、呕血或持续上腹痛,这可能是消化道出血的警示信号!若不及时干预,甚至可能发展成胃穿孔,威胁生命。因此,长期用药者应定期检查胃部健康,并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。
3如何避开止痛药的“隐形刀子”
面对非甾体抗炎药可能带来的风险,遵循一些科学合理的用药原则,我们可以在享受止痛药带来的便利的同时,有效保护胃部健康。
1、严格遵医嘱,精准用药:用药前,务必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,了解药物的适应症、用法用量、不良反应等重要信息。如果有任何疑问,应及时咨询医生或药师。严格按照医生开具的处方用药,切勿自行增减药量或延长用药时间。
2、饭后服药,减轻刺激:空腹服用非甾体抗炎药,会大大增加药物对胃黏膜的刺激。因此,建议饭后服用,让食物在胃中形成一层保护膜,减少药物与胃黏膜的直接接触,从而减轻对胃部的伤害。
3、选择合适药品,降低风险:市面上非甾体抗炎药的多种多样,对于胃部较为敏感的人群,可以优先选择COX-2倾向性抑制剂,保护胃粘膜,减少胃肠道风险。同时也可以选择肠溶片或缓释片等特殊剂型,减少对胃黏膜、胃肠道的刺激。
4、避免联合用药,减少不良反应: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非甾体抗炎药,会显著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。特别是与肾上腺皮质激素、抗凝药物等合用时,不良反应可能成倍增加。因此,务必避免自行联合用药,如有需要,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。
5、关注身体信号,及时就医:在用药过程中,如果出现胃痛、恶心、呕吐、黑便等不适症状,应立即停药并就医。切勿自行忍耐或继续用药,以免延误病情。

非甾体抗炎药虽能缓解疼痛,但使用不当却可能给胃部健康带来严重威胁。作为患者,我们应严格遵医嘱用药,合理选择药物,避免联合用药,并定期进行身体检查。只有科学用药,才能不让“止痛”变“致痛”。
更多资讯
2025-04-30
2025-04-24
2025-04-18
2025-04-11
版权所有© 北京金城泰尔制药有限公司 | 标签 | 网站建设:中企动力北京 | 京公网安备11011302001854号 | (京)网药械信息备字(2023)第00204号